茶樹品種園區簡介

歷史

新北市農會文山農場於民國二十六年(1937年)成立,當時為日治時期的台灣茶業改良指導所。這個機構專門負責茶種育苗繁殖、茶作技術交流及製茶,為台灣的茶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茶樹品種園區的設立則是在該時期進行規劃和種植,並於民國七十四年(1985年)、民國八十五年(1996年)、民國一百一十二年(2023年)分別進行補植,以維持和擴充茶樹品種的多樣性。

簡介

新北市農會文山農場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茶樹品種,現今共有61種茶樹品種。這些茶樹品種包括地方品種、引進品種和育成品種,具體如下:

  • 地方品種:青心烏龍、硬枝紅心、青心大冇、鐵觀音、青心柑仔等。
  • 引進品種:阿薩姆。
  • 育成品種:臺茶23號(祁韻)、臺茶18號(紅玉)、臺茶12號(金萱)等。

功能

文山農場的設立除了具有教育功能,亦被用作政府單位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的異地保種場所,旨在達成物種永續的目標。具體功能包括:

  • 教育功能:農場通過展示和講解不同茶樹品種及其培育技術,向遊客和學生普及茶作知識。
  • 保種功能:作為異地保種場所,農場負責保存和繁殖多種茶樹品種,確保這些品種在面臨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時能夠持續生存。
  • 技術交流:農場還承擔茶作技術的交流和推廣工作,通過與國內外茶業機構合作,提升茶葉種植和製作技術水平。

這些功能使得文山農場在茶業研究和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不僅促進了茶樹品種的多樣性和持續發展,還為台灣的茶文化傳承和技術進步作出了貢獻。

購物車
返回頂端